拉深模在拉深時,發現制品起皺、裂紋或破裂,修復時,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。
① 檢查壓邊圈的壓力。當壓力圈的壓力過大時,會增加板料在凹模上的滑動和變形阻力,使板料受凸模的強烈拉力而產生裂紋。出現這種情況,故障開始時發生材料的變薄情況,當拉力超過了材料的抗拉強度時,就形成了韌性裂口。因此,在修理時,只要將壓邊圈的壓料力減少(如氣墊的壓力減小)一些,就可以得到解決。
② 檢查凸模與凹模的圓角半徑是否受到損壞或磨損。當圓角磨損后加大時,所需要的拉延力變小,板料外緣受壓部位減小而圓周方向上壓縮力范圍增大,致使制品拉成后所留下的周邊加大,形成皺裂;當圓角半徑變小是,板料所產生的內應力增大,又會造成制品的破裂或整個底部被沖掉。特別是在拉深矩形盒零件時,變形主要集中在四個角處,其凸、凹模的圓角是否合適,對產品質量有很大影響。所以,在修理時,必須對凸、凹模圓角半徑的大小給予充分注意,盡量使其合適,以減少起皺和破裂。
③ 檢查凸、凹模的間隙。拉深模間隙對制品質量有很大影響。合理的間隙值比料厚公稱尺寸稍大一些,這樣能使多余的材料組件向上移動,而不至于將制件拉破或折皺以及產生裂紋。當間隙變化時,如凸、凹模由于震動影響,位置發生變化,造成一邊間隙大,一邊間隙變小。間隙過小時,制件會被拉毛,壁厚變薄,使拉延力突然增大,增加了材料的應力,結果會使制品的底邊被拉裂并加速了凹模的磨損;間隙過大時,就會發生折皺或使制件壁傾斜,造成底小頂大。所以,在沖壓時必須始終保持間隙均勻,若經磨損間隙變大無法修復時,只有更換新的備件。
④ 檢查凸、凹模的表面質量,特別是在凹模圓角部分及圓角部分的附近,除了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外,其表面必須光潔,因為這是板料產生最大變形的區域。否則,在沖模使用一段時間后,由于表面質量降低,在凹模面上就會黏結一些碎片或被拉成凹坑,不但會影響制品表面質量,也會被拉裂或產生折皺。所以,沖模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維修工必須對凸、凹模表面進行表面拋光,以減少裂紋或折皺的出現。
⑤ 檢查壓板料(壓邊圈)是否平整,表面是否光滑,否則板料在拉延過程中流動不均勻,失去壓料作用,致使制品起皺。所以壓邊圈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應及時取下磨光。
⑥ 檢查凸模與凹模中心是否在同一軸線上,凸模在工作時,是否與凹模垂直,否則會產生制品破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