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過熱
當鋼的加熱超過某一定溫度,并在此溫度保溫時間過長時,奧氏體晶粒急劇長達,這種現象稱為過熱,此溫度叫做過熱溫度。不同的鋼種過熱溫度不同。一般來說,鋼中的C、Mn、S、P等元素會增加鋼的過熱傾向,而Ti、W、V、N等元素可以減少鋼的過熱傾向。
發生了過熱的鋼,冷卻后晶粒仍然粗大;嚴重過熱的亞共析鋼冷卻時,奧氏體晶粒分解形成魏氏組織;嚴重過熱的過共析鋼,冷卻時析出的滲碳體會形成穩定的網狀組織。這些現象都會導致鋼的強度和沖擊韌性降低。
對于沒有相變的鋼,如果在加熱中發生了過熱,熱處理不能將其消除。對于其有相變重結晶的鋼,過熱可以分為穩定過熱與不穩定過熱兩種情況。不穩定過熱是單純的高溫奧氏體晶粒粗大,一般用熱處理方法可以消除。穩定過熱是除了高溫奧氏體晶粒粗大之外,還發生了促使過熱組織穩定化的情況,例如沿奧氏體晶界或孿晶界大量析出第二相(包括雜質元素化合物,如硫化物、碳化物、氮化物)的質點或薄膜等。這種過熱用一般的熱處理方法不容易改善或不能消除。不但合金結構鋼容易產生穩定過熱,碳鋼、9Cr18不銹鋼、GCr15軸承鋼、60SiMn彈簧鋼、高速鋼等鋼種也常出現穩定過熱。
為了避免鍛件產生穩定過熱,應該采取措施:嚴格控制加熱溫度,盡可能縮短高溫下的保溫時間,加熱時毛坯不要放在爐內局部高溫區;塑性變形可以打碎過熱形成的粗大奧氏體晶粒,破壞其沿晶界析出相的網狀分布,從而消除穩定過熱,因此在模鍛時要保證足夠的變形量;快速冷卻可能使第二相來不及沿晶界析出,而緩慢冷卻則使析出相聚集成較大的質點,這兩種情況都不容易形成穩定過熱,因此冷卻速度要控制適當,避免采取中等的冷卻速度。
2.過燒
當鋼的加熱溫度過高,達到接近熔化的溫度,這時不但奧氏體晶粒粗大,而且由于氧化性氣體滲入到晶界,使晶間物質Fe、C、S發生氧化,形成易熔共晶體氧化物,這種現象稱為過燒。產生過燒的溫度稱為過燒溫度,鋼的過燒溫度因鋼種而不同。一般來說,鋼中Ni、MO等元素使鋼容易產生過燒,Al、Cr、W等元素則能減少鋼的過燒傾向。產生過燒的鋼,晶間聯結遭到破壞,鍛造一擊便碎。所以嚴重過燒的鋼,只能報廢回爐重新冶煉。